4月18日,新葡萄8883官网amg文科一级教授、新葡萄8883官网amg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应邀与会观察者网新栏目“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对中国2024年一季度经济数据进行解读。
张军教授表示,从2013年、2014年开始,高层在治理短期经济波动时就比较谨慎,甚至比较保守。可以看到,在宏观经济的管理中,中国逐渐转变思路,不搞大水漫灌,而是追求稳中求进。张军教授强调,虽然现在整个经济的实际增长不如从前,但我们要试着理解即使在需求收缩、预期减弱、供给冲击的背景下,高层为何会在治理短期经济波动时,显得比较克制。
以下为张军教授在主旨发言阶段的讲话,观察者网整理发布全文,本公众号进行转载。张军:很高兴能坐在这里和几位老朋友一起讨论中国的宏观经济。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我往往会更多地考虑框架问题。我认为,如果将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放到宏观经济的大框架中,还是很值得去做一些分析和讨论的。我注意到,一季度的一些主要数据非常接近,比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5%,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0%.....这和之前有很大不同,去年经济的一些主要指标分化比较严重。我认为,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23年的恢复后开始走向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希望这种状态能够延续下去。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季调环比增长1.6%,相当于年化增长6.6%。如果我们假设未来三个季度都能保持同样的环比增速,今年的经济就能够保持现在这样的增长势头。当然,未来还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因此,仍需更多政策发力。说到底,短期的宏观增长还是一个政策的问题。我认为很有必要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些年宏观政策在调控短期经济状况时的一些变化。虽然现在整个经济的实际增长已经不如很多年前那么高了,或者说L型平台很明显,但我们要试着理解即使在需求收缩、预期减弱、供给冲击的背景下,高层为何会在治理短期经济波动时,显得比较克制,即并不急于把经济迅速推高至一个超常繁荣的状态,而是使经济能够保持在一个接近最优的轨道上。我认为,这是有一些中长期的考量的,因此很有必要把当下宏观经济的短期表现同未来10年、15年、20年,中国经济要走向一个什么样的阶段联系在一起。中国和美国不同,它不是一个已经进入稳态的经济体,还有发展潜力,在很多方面还需“补短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实际上从2013年、2014年开始,高层在治理短期经济波动时就比较谨慎,甚至比较保守。因为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当时我国实行了以扩内需为主导的大规模经济刺激。在那之后,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就开始从高点下降,且持续回落,一同回落的还有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回落,为整个经济调控政策创造了一个巨大的自主空间,使我们不再那么被动。过去我们所有的调控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外汇占款影响,因为基础货币发行中,如果外汇占款占比高达70%甚至于更高时,货币政策相对来说就比较被动,此外,有过高的贸易依存度和外汇占款的渠道,会使中国经济更多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当中国经济转向内需主导后,特别是经历了短暂的超常经济繁荣后,我们慢慢意识到,中国需要有一个更加自主的货币政策来管理短期的经济波动。我注意到,2015年5月,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访谈,可以说是第一次代表高层系统阐释了我们接下来要干什么,我们的经济现在在短期宏观政策上要改变什么;2016年1月和5月,又分别有两次权威人士接受人民日报访谈。这三篇访谈集中阐释了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后,我们的中长期目标是什么。我们非常清楚地提出我们的目标,比如补短板。我们不仅要在很多领域中,集中精力解决技术层面上相对落后的情况,还要在一些领域有一定的追赶速度等。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提出明确目标,并一直延续下去,包括我们现在提出现代化、提出强国目标,这都是一脉相承的。有了目标以后,短期的宏观政策就要开始进行一个基础性、框架性的调整,我们要考虑系统的经济金融风险问题,要把防风险放在第一位。如果我们还像过去那样不断制造短期繁荣,使得经济大起大落,风险的积累速度将会变得非常快,可能会严重扰动中长期目标。这也是为什么2015年后,高层将短期宏观经济的管理政策调整到以供给侧为主,而不是简单的需求扩张。后来,我们又提出了要把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起来。中国前副总理刘鹤在2022年还专门发表了一篇名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文章。
中国前副总理刘鹤发表文章
在宏观经济的管理中,我们开始转变思路,改变看法,不再大水漫灌地去刺激需求,而是考虑把需求的管理和供给侧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这其中是有一个非常长远的战略目标。
我认为,从这个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框架。在这个框架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即便在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的整体表现还是带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也开始发生变化,比较强调跨周期调节,在逆周期调节的基础之上,把它和跨周期调节结合起来,把短期的利率调控目标纳入到一个长期趋势值的框架当中。我觉得,这些年我们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在利率政策上坚持所谓逆周期和跨周期的有机协调,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经济,我们最终希望中国经济呈现一个稳中求进,而非大起大落的状态。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是想提供一个背景,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短期经济呈现的状态是不是在我们的预料当中,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预期。结合今年一季度和2023年经济的整体表现,我认为,一方面中国经济有很强的恢复性势头,另一方面整个经济的短期表现应该说是比较符合稳中求进的目标,为了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我们在整个宏观调控政策上还是比较坚持,总量要适度,不搞大水漫灌,但加强协调性、连续性、稳健性。
这些年,国内、国际条件的变化迫使我国在经济经济管理层面做出一些适应性的调整,我国高层也做出了比较认真的研判,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一个比较强调自主性的宏观经济管理框架。我希望这样一种风格能够被更多的市场人士认识,从而更好理解短期宏观经济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