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见闻到思维习惯、生活方式等,与教授们面对面聊天,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学术研究。
本期问答基于姜纬教授6月5日面向上财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群体的答疑环节和DAFI对姜教授的提问这两部分整理而成。
关键词:同行反馈、时间管理、任务切换、时间叠加
怎么样可以更大概率得到回复?
问:研究工作需要坐冷板凳、但不能闭门造车,我们通过调研发现,青年教师和博士生普遍有一个困惑,就是如何向同行寻求反馈,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姜纬:对青年研究者来说,寻求反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几点大家可以做到的:
第一,青年学者之间,尤其是财大的或者上海东北边的青年学者,要形成自己的一些相互反馈的一个圈子,这就是互助集团——你给予别人提议,别人给你提,相互的看法。我参加过国内一些学术研讨会的整体感受是:讲的东西太多,互动的太少。我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的时候,主讲人90%的时间是在跟听众互动上,因为人家的论文你应该早就读过了,来听讲论文的时候就是来互动的,听众要不停地把子弹、炮弹打到演讲台上。
“你可以说我不知道,但你不能说我没有想法”
我始终觉得,任何一个来参加研讨会的人,我点到你,你必须有想法。你可以说我不知道,但你不可以说我没有想法。你来参加一个会议却说我目前没有想法,那等于没来。如果只是来听文章,你自己看看就可以了,来参加研讨会,就是来互动的。对别人,同时让别人对你产生互动,要营造这么一种反馈文化,才能够形成相互之间的反馈。
同行相互之间的反馈形成之后,就到了上一级的反馈——就是你自己最亲近的导师。你不要怕跟导师经常互动,你的导师一定很忙的,你觉得不想去麻烦他(她),浪费他(她)的时间,但你不浪费有别人浪费,所以你要去占据他(她)的时间。
经常来找我的学生很多,我在哪个学生身上投资最多——进步最多的学生。这个投资对我本身没有什么直接好处,但是我的时间必须花在对对方有好处的人身上,如果对双方都没好处,为什么要花时间?
所以你不但要不停地麻烦你的导师,而且每次麻烦的时候都要能够展示你跟上一次互动的时候相比更有进步。这是最重要的,你这样才能不断获取,我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老师最大的喜悦,就是看到学生的进步,而最大的不快是觉得花了那么多时间,学生却没进步,所以你要让老师看到你的进步,他立马会在你身上投资,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就是到行业内寻求反馈,寻求反馈可以是同伴的,也可以是资深的大牛。比如说你从我这儿寻求反馈。我每天要收到很多邮件,可能大多数情况下我看了一眼也没有回,大家也不要就没回就算了,脸皮要厚,要继续联系,人家不理你就不理你,人家拒绝你就拒绝你,没关系,下次再来。
怎么样可以更大概率得到回复?
第一,你要把桥搭好,你不能泛泛地说,老师我写了这篇文章,非常希望你给我建议。我肯定没时间回,因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写起。假如我只有5分钟时间,我给你写什么,给你人生建议还是什么?所以你得搭个桥,比如你跟老师说,我写的这篇文章跟您最近比如2022年的哪篇文章的哪一部分是有关系的,但是我不同意您当时的看法,或者我对您那个研究方法有一点微小的疑问。
第二点,你得告诉我,希望我为你做什么,我会花5分钟时间来为你做这个事情。如果你质问我能不能从你这得到一点帮助,我不知道怎么给你帮助。我们到外面去做学术演讲的时候,总归会跟当地学校的博士生有一个座谈。我发现,在中国学校的博士生每个人都问我,对于博士生如何取得成功有什么建议?No,我不知道。你得说,我近几天近几个月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思考到了这个地步,但是下一步可以往这儿走,也可以往那儿走,你觉得我应该哪个方向走?我一定花5分钟来回答这个问题。你在寻求行业反馈的时候,最好能够给人做一个多样的选择题,让人打个勾就行了。
然后还有一个需求反馈,做研究90%的时间里都是没有反馈,不要觉得受到打击,做学术基本上就是没反馈或者负反馈,就这两种选择。有时候可能你发给我的论文,我也没有给你回应,但是在我脑子里还有印象,那么下次别的人问我这个事情,虽然没有给你回EMAIL,但是我其实也在推销。
对于你的工作,你要有一个全局的看法,需求反馈的顺序不要搞错,不要自己还没想清楚的事情,就到行业内去找一个大佬,这个不行。先把思路和基本面想清楚,然后找导师,然后找业内同伴,然后再去找一些行业的领导者,这么一步步来,寻找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我希望大家来研讨会的时候,把演讲人当做一个靶子,他站在那你就开始开枪,你就开始打,能把它打下来,就算你成功了。然后演讲者就知道自己这个论文有这么多弱点,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回去可以在这些方面做些一个决定性的一个改进,这个是寻找反馈。
关于时间管理和研究选题
问: 时间管理和研究选题,也特别想听听姜纬老师的建议?
姜纬:我觉得博士生不能实现良好的时间管理是不可原谅的。
因为博士生你就这一件工作——做研究,良好的时间管理也是要从做博士期间开始做,所以其实跟一般的工作比如大厂工作相比,读博士其实有很大的优势,你在大厂工作那是被动的,996和007,你就得坐在那一定要工作这么长时间。
读博士你也要工作很长时间,因为你被自己的负疚感折磨,所以在那拼命的工作,并不有那么多工作要做,天气好的时候你到海滩上去坐着,你会被自己的负罪感折磨死的,要不然你就假装在那工作,做给同伴看,做给老师看,做给自己看,然后一天从白天坐到天黑。终于可以回家,点外卖吃晚饭了。是不是这么回事?
(此处有哄堂大笑)
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思考的习惯一定要改变。我觉得一天只需要好好工作6小时,你真心地投入6小时可以了,读博士必须完全扼杀预热状态,做研究工作不能犹豫什么,打开电脑就能开始,关了电脑就结束。如果你需要预热一小时才能进入思考状态,读博士对你来讲会很苦。
那么怎样练习减少预热状态?就是打开电脑,思想就完全进入状态,什么是完全进入状态,就是大脑全部启动,至少85%的脑细胞进入工作状态,这种情况下达到6小时,然后关上电脑,奖励一下自己,比如今天去找同学玩或者看电影、看报、看书,放松一下明天再精神抖擞、重新开始。这是我对所有博士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
还有个办法,就是每个星期必须和“正常人”有两小时的社交时间。这也是我给学生布置的最难的一项作业,什么是正常人?你的导师不是正常人,你的博士同学也不是正常人,你跟我交流也不是正常人的交流,“正常人”也不包括父母,因为你跟你父母肯定是没法交流的。
(哄堂大笑)
“正常人”就是非学术圈的人,接地气的人,比如小学里面的学渣同学,这些人是“正常”的。然后就是毕业在企业工作的同学,以及自己投资经营企业的人,你们身边肯定很多这种同学,要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和能量,然后回到桌前,每天好好工作6个小时,一星期工作6天,完成任务。
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我建议你每次开始浪费时间的时候,就把这个时间记下来,看你一星期浪费了多少时间,你自己都会觉得触目惊心的。浪费的时间得控制在15%以下,超过30%是处于一种病态的恶性循环,就变成假装很努力:累的要死,但其实没有产出。这个是博士生的要求,我觉得不难,大家按照我的做法去做,要给自己产生一个激励机制,跟正常人多结交,多交谈。
做到教授之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时间管理,是不同任务之间的切换,这个是最难的。你需要教课,需要评审评议,学校里的行政任务要开会,要像不同的电脑窗口切换一样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切换,打开就进入,关了就退出。
从长期来说,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
拿我自己来说,我有两个孩子,但如果你看我的简历的话,你肯定猜不出我是在哪几年生了这两个孩子,很多人问我这个是怎么做到的。很多女教授说跟男教授不一样,女性要生孩子有更多的任务。但我觉得,生活和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对于谁、在哪里都一样。
很多人为什么会受到家庭新产生的这些任务比如生孩子、小孩教育和家务等的影响?不是因为家庭任务剥夺了工作时间,而是因为家庭的任务导致他在工作实践的时候没有关注力。
当你在进入研究状态时,你的脑子不能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这个是最重要的。不是那么重要的是绝对付出的时间,每个人时间开发的潜力都比你想象的要高得多,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在你成长过程当中,你几乎不会放弃任何工作,你会接受新的工作,然后又挤出时间来做,下次你接触新的工作,又挤出时间来做。
垃圾时间要处理简单问题,精华时间要解决思考问题
问:注意到您在点评论文时,会说一个词——出拳。这个是不是跟您平时的运动爱好有关?您平时会做哪些户外活动和运动,这些与您的工作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姜纬:我觉得这也属于时间管理的范畴。我的纯粹工作时间其实不长,但我就在工作的时候非常专注,能够把这些工作很专注地做好。
当你成为一个资深研究者或者资深教授的时候,你要做很多时间叠加的东西,比如说我的两个孩子,他们都是在足球队踢足球,每次送他们去比赛我要开车开到很远的地方,在那里他们要训练一小时,然后进行比赛。那他们训练的那一小时,我就会跑5000米到10000米,然后看他们比赛。比赛也看了,我的体育锻炼也完成了。
我做家务的时候也是一样,比如擦灶台、拖地板的时候,我会听华尔街日报的语音版。所以我干家务也不那么累,而且把当天的报纸给看完了。当然我也会遇到一些时间叠加做的不好的地方,后来我定了一个原则,垃圾时间要处理简单问题,精华时间要解决思考问题,要把任务分成小脑解决、小脑和部分大脑解决,以及全部靠大脑解决这三个部分。当你有10分钟到15分钟,要把那些小脑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才能够把整块的时间留给需要全大脑运行才能解决的问题。
还有一点,不能说明天到期的工作今天完成,这样肯定要翻车的。我是给自己预设两个星期的宽限,比如说有一项评审的稿子,6月1号到期的,我5月15号就运行完毕,当你自己生病也好,小孩生病也好,有什么事情都不会来不及。你只有持续不断地做时间管理才能掌握主动权,一旦误期,就好像债券违约了,违约之后要再回来是很难的。跟钱一样,你不想违约,只有留下很宽的期限,包括时间上的流动性和时间的储备,这样才能够应付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