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新葡萄8883官网amg资产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高校智库·新葡萄8883官网amg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互联网经济与治理研究工作室主任
新葡萄8883官网amg教授
最近,我国2015年GDP增速6.9%的数字一出台,各种舆论不禁议论纷纷。一种较为普遍的“L”型经济发展观认为
:GDP增速时隔25年再破7%,基本上宣告了中国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这种看法的形成主要在于认为在所谓的“三期叠加”、人口和制度创新红利衰竭等因素作用下,伴随着“经常账户的恶化、资本的大幅流出、消费的永久性下滑”等等中的一个或几个现象,尤其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社会基层经济运行的秩序和信任重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经济增速将出现趋势性的放缓,且悲观地认为这种趋势在2016年仍将继续。当然,也有第二种为数不少的“理性”乐观者,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为短期内中国经济下行是因为外需不足和短周期调整,目前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期待通过“供给侧”改革筑底走出困局,通过技术创新步入有效增长轨道。
事实上,关于GDP读数的问题,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事情,每年这个时候除了各大券商、银行等机构经济学家都会进行各种解读,受政策影响的各类企业、甚至老百姓都非常关心,也会纷纷在微信、网络上吐槽评论,发表各自的观点。
一般来说,一国产业经济的发展,行业结构的调整具有自身的特色,同时也会遵循一定的潜在规律。历史上,我们经常谈到的产业经济周期理论有五种:(1)基钦周期-即库存周期。1923
年,英国的基钦发现厂商经常会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调整自己的存货,从而带来库存周期性的变动,他在《 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倾向》 中把这种
2-4年的短调整称之为库存周期。(2)朱格拉周期-即投资周期。1862年,法国的一位医生、经济学家朱格拉在《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以及发生周期》一书中首次提出。该理论认为从设备投资占GDP的比例以及2年后的投资收益先行指数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的走势预示着设备投资占GDP的比例,发现经济存在着10年左右的中周期波动,是一种“主要经济周期”。(3)库兹涅茨周期-即房地产周期,是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涅茨提出的一种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中周期。该周期是以房屋建筑业的兴衰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房地产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作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物质基础,所以也又被认为是一切周期之母。(4)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长经济周期理论。该周期是生产力发展的周期,是由科学技术发展的周期决定的。(5)熊彼特周期,以“创新理论”为基础,对上述各种周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后提出的。熊彼特(1939)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
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10年,长周期为48-60年(陈学彬2012,P:68-78)。
目前来看,不少观点,如前述“L”型观点,就认为我国经济正处于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库兹涅茨周期的下降周期阶段,也就是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周期。具体从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来看:(1)第二产业中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产出环比逐渐趋弱,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下滑至10%,资金来源有所恶化,房地产投资及新开工面积边际上出现改善,但预计边际改善时间及空间均有限,由此认为未来“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制造业投资可能会出现更大的下行压力,
即使在6万亿地方债发行的支持下,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2)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实现6连降,最终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66.4%,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改善了的财富分配结构,居民消费意愿提升,促进了我国消费的迅速发展,消费仍是最重要的贡献因素;(3)海外环境不理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1%,比2014年下降0.3个百分点,同时我国资本外流情况严重。疲软的外部经济环境使得我国的出口收入不理想,也拖累了GDP的发展。由此,大家认为随着出口和投资的双下滑对经济拖累显著,消费的贡献率被动提升;产业结构来看,虽然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2014年的50.6%提升至50.7%,但未来第三产业无论在增长方式、就业等方面均将承载更多的责任,因此觉得前路压力重重。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这部分观点的主要基点是上述三个中短期经济周期单个或者叠加调整而言的。纵观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6年之久,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国际开放大背景下,评估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放在一个更长周期的发展阶段,即需要考虑康德拉季耶夫和熊彼特等长经济周期理论(50-60年)。
可以明确的是康德拉季耶夫和熊皮特都强调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巨大推动和创新作用,二者都认为在技术创新大背景下,社会经济体中会出现历时50-60年的长周期性波动!由此,今天我们对信息技术这一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理解应放在一个完整的长周期体系中进行分析。
在当前中国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管”齐下的情形下,尤其是在我国制度性反腐和Internet+技术应用创新的具体应用上,本人更推崇熊皮特的”破坏性创新(Destructive
Creative)”的观点:先知先觉的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在追求超额利润的行为推动下,引起社会效仿,引发信用增加投资,负债经营,推动过度投资,在其它经济环境设施没有跟进的前提下,会导致经济过热;但是随着新的基础设施、制度等配套服务环境的构筑和完善,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将开始发力。
70多年过去了,今天Internet+发展的规律依然可以纳入到熊皮特“破坏式创新“周期的长周期理论体系中进行分析。通常,熊皮特的创新形式包括(1)新产品或新质量的产品;(2)新的生产方法;(3)新市场;(4)新的供给来源;(5)新的组织形式,如一种垄断打破另一种垄断地位。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力量正在推动了我们整个社会产业的创新。当然,互联网也有熊彼特先生没有想到的自己的独特特点,比方“社会边际成本为零”、“双边市场的平台经济”特色等等,都使得Internet+
产业出现“一网独大”、“赢者通吃”的自然垄断现象,产生了新的组织形式。但是,正是互联网这种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产品、新应用、新市场的不断推崇出新,一方面会打破现有垄断格局及其利益分享群体,成为悬在现有既得利益群体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又会不断优化社会边际成本,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推动国家经济的大发展。
我们的分析框架不妨放在更长周期的科学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下:从1995年Internet商业化至今,才短短20年,我国的制造业(去库存的基钦周期)、资本市场(去杠杆的朱格拉周期)、房地产市场(去存量的库兹涅茨周期)都在中短期内交错登场完成了自己的辉煌使命;今天,Internet+的长经济周期拉开了序幕。
这里,对“熊皮特式”创新周期理论进行适当的阶段划分是我们分析的出发点,技术创新存在一个Clark“双大象”发展观必经的研发和应用两阶段论:2001年可以说是互联网技术研发泡沫期,那么2015是新一轮应用的发展期。所以,我们同样认为2015年6.9%的经济数字是(1)增长速度换档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2)结构调整阵痛期,消化前期刺激政策积累,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3)技术创新推动期,是启动并释放市场活力的必经阶段。
Internet+应用方面,从互联网行业巨头BAT可以看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虽然目前在各自领域里实现了所谓的
“一网独大式的自然垄断”,但是这种“自然垄断”是短暂的,更是不完备的:依然存在信息搜索质量不高、销售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舆情监控等各种问题存在,美国未来预测大师凯文.凯利就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崇出新会不断对现有的”垄断“格局造成冲击,通过熊皮特式创新性破坏,打破现有产业格局,迫使新产业不断升级换代。资本市场,除了我们近300家VIE公司借助美国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融到成千上亿的资金;今天我们自己的新三板也开始发力:当然这也是波浪式前行的,如果与Internet+相关联的话,除非是各种企业的线上营销平台,否则独立平台只有30%的公司估值是不存在”经济过热“的,这种早期的破坏性创新是对我国经济结构重构的先行者,更是技术创新Clark“双大象”发展观必经的研发和应用两大循环阶段论的中国式实践。
正如今天,大众对我国P2P市场的混乱局面担忧,但是实际上P2P作为平台经济,涌现出近3000多家是不符合互联网金融平台经济规律的,这种创新早期会出现“经济过热”的苗头,但是随着市场的日臻成熟,几家独大的”自然垄断“现象就会出现,如“陆金所”目前逐渐成为P2P平台提供商,为各种P2P产品或代理商提供统一平台(美国等发达国家,最后也就lending
club 和Prosper两家独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效的市场。
由此,我们对2016年,甚至是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持乐观态度的,当然这是一个短期不断波动的螺旋式上升的经济发展周期:我们无需过分担忧中国经济增长的数字问题,因为就“熊皮特创新”长周期理论,我们看中的是通过技术创新改革筑底、释放活力后的自然均衡市场。
文章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