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获选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8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2010年,入选yl6809永利官网首届“工大才俊”高层次人才。2011年,入选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兼任国际隔震消能控制学会(ASSISI)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抗震加固改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减震防灾技术推广青年委员会委员。 Ø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编号 | 项目来源 | 起止 年月 | 负责 内容 | 装配式超高层混凝土框架的协同减震结构体系研究(5167830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7.01- 2020.12 | 主持 | 大跨隔震结构在多维多点地震动激励下的动力响应与性能评价(5117821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2.01- 2015.12 | 主持 | 高层组合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及性能设计方法(5060803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7.01- 2009.12 | 主持 | 隔震结构考虑地震动非平稳特性的地震反应及性态设计(516783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7.01- 2020.12 | 参加 | 大跨桥梁阻尼消能减振技术研究(5037804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4.01- 2006.12 | 参加 | 动态服役环境中的地下结构材料全寿命期性能演化机理 (2011CB01380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 2011.11- 2016.10 | 学术 骨干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长期性能及全寿命设计理论(2016YFC0701406)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 2016.07- 2019.06 | 主持 | 高烈度区高层与大跨度建筑物隔减震技术(2012BAJ07B02) |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 2012.01- 2015.12 | 参加 | 大型商业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12BAJ06B04) |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 2012.01- 2015.12 | 参加 | 采用新型材料的填充墙抗震技术研究(2009BAJ28B03)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 2009.01- 2012.12 | 主持 |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政策与标准体系研究(2006BA27JB01)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 2006.01- 2010.12 | 参加 | 超高韧性抗震耗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研发与应用(BY2014005-05) | 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 | 2014.07- 2016.06 | 主持 | 新型高层筒体内部连接消能结构体系的减震机理和设计方法(苏人通〔2008〕329号) |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 | 2009.01- 2011.12 | 主持 | 超高韧性抗震耗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研制与应用研究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 2014.08- 2017.12 | 主持 | 多维多点地震动模型研究及其对大跨隔震结构的影响分析 |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研项目 | 2012.06- 2014.06 | 主持 | 适合砌体类墙体自保温技术应用的建筑结构体系研究 | 江苏省建筑节能专项资金 | 2010.09- 2011.12 | 主持 | 内部连接消能减震高层筒体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JS200617) | 江苏省建设厅科技项目 | 2006.10- 2008.10 | 主持 | 隔震技术在文物古迹建筑修复、加固中的应用研究(BS2002047) | 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 | 2002.10- 2005.10 | 主持 | 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工程抗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8CA007) |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 2008.01- 2010.06 | 参加 | 基于随机地震反应的隔震结构性能设计方法研究(建设部,防灾应急12) | 建设部科研专题项目 | 2008.01- 2009.12 | 参加 | | 无锡苏宁广场北塔和南塔动力弹塑性分析及其抗震性能评估 |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09.04- 2009.10 | 主持 | 南京德基广场二期结构弹塑性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 |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2009.01- 2009.12 | 主持 | 南京江东软件城ITO园区E08地块塔楼一和塔楼二动力弹塑性分析及其抗震性能评估 |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2010.04- 2010.07 | 主持 | 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行政信息楼弹塑性分析及振动台试验 | 苏州设计研究院 股份有限公司 | 2009.10- 2010.12 | 主持 | 常州武进万达广场项目结构弹塑性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 | 江苏筑森建筑设计 有限公司 | 2012.01- 2012.12 | 主持 |
Ø 代表性论文论著 [1] Zhao, XF; Wang, SG; Du, DS; Liu, WQ. Optimal Design of Viscoelastic Dampers in Frame Structures considering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Effect[J]. Shock and vibration. DOI: 10.1155/2017/9629083. [2] 赵学斐; 王曙光; 杜东升; 刘伟庆.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黏弹性减震结构的简化设计方法[J]. 振动工程学报. 2016, 29(06), 1079-1087 [3] 杜东升; 王曙光; 刘伟庆; 李威威. 隔震结构损伤性能与可靠度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6, 25(1), 222-227 [4] Han, JD ; Liu, WQ ; Wang, SG; Effects of crack and ITZ and aggregate on carbonation penetration based on 3D micro X-ray CT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Vol.128: 256-271 [5] 韩凯; 徐锋; 王曙光; 刘伟庆; 管志超. 杂散电流与硫酸盐耦合作用对地下结构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过程的影响[J]. 混凝土. 2016, (05), 45-48 [6] Wang, J; Zhou, D; Liu, WQ; Wang, SG. Nested Lumped-Parameter Model for Foundation with Strongly Frequency-dependent Impedance[J].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Vol. 20(6): 975-991 [7] 张雪勤; 徐锋; 王曙光; 刘伟庆; 管志超. 杂散电流对地下结构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过程的影响[J]. 混凝土. 2016, (01), 75-78,79 [8] 方璇; 韩建德; 王曙光; 刘伟庆; 刘金龙. 静力弯曲荷载作用下双掺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的试验研究[J]. 混凝土. 2016, (02), 21-25 [9] 刘伟庆; 缪卓君; 王曙光; 杜东升. 新型分阶段屈服型软钢阻尼器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J]. 振动与冲击. 2016, 35(3), 87-92 [10] 龚道阳; 徐锋; 刘伟庆; 王曙光; 刘金龙. 静力弯曲荷载作用下地下结构混凝土硫酸盐侵蚀试验研究[J]. 混凝土. 2016, (02), 47-51 [11] 王珏; 周叮; 刘伟庆; 王曙光. 相邻明置刚性条形基础的水平-摇摆耦合阻抗研究[J]. 振动工程学报. 2016, 29(2), 253-260 [12] 陈宣东; 韩建德; 王曙光; 刘伟庆.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荷载作用下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中氯离子侵蚀的服役寿命[J]. 混凝土. 2016, (08), 43-47 [13] 羊成柱; 韩建德; 王曙光; 刘伟庆. 声发射技术在钢筋混凝土中的研究进展[J]. 混凝土. 2016, (10), 152-156 [14] 宗莉娜; 杜东升; 王曙光; 李威威. 平面不规则结构抗震性能的数值分析[J]. 建筑科学. 2016, 32(09), 48-54 [15] 杜东升,王曙光,刘伟庆,李威威. 地震动频谱特性对隔震结构响应及损伤影响研究[J]. 振动与冲击,2015,34(20),203-208. [16] 王曙光,庄丽,杜东升,李威威. 新型SIP填充墙板框架结构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J]. 振动与冲击,2015,34(18),100-105. [17] 宋立康,王曙光,徐锋,刘伟庆,张红光. 硫酸根离子对带裂缝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研究[J]. 混凝土,2015,(8),26-30. [18] 沈伟,杜东升,王曙光,李志鹏,卜若. 基于群体震害指数的建筑物多因素震害预测方法[J]. yl6809永利官网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3),85-90. [19] 王曙光,杜东升,刘伟庆,王海.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消能减震结构损伤谱的影响[J]. 土木工程学报,2015,48(4),84-90. [20] 张玲峰,韩建德,刘伟庆,王曙光,韩萍. 大掺量矿渣水泥砂浆碳化过程研究[J]. 硅酸盐通报,2015,34(3),591-596. [21] 宗莉娜,杜东升,王曙光,李威威. 楼板不规则开洞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 建筑科学,2015,31(3),102-109. [22] 陆天佐,王曙光,杜东升,李威威. 外保温叠合填充墙板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2015,45(4),73-77. [23] 魏剑,韩建德,王曙光,刘伟庆. 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进展[J]. 混凝土,2015,(1),48-53. [24] 王珏,周叮,刘伟庆,王曙光. 基于格林函数的相邻条形基础摇摆动力相互作用[J]. 岩土力学,2015,36(1),97-103. [25] 李威威,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高层建筑基础隔震的性能化设计及应用[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34(S1),750-757. [26] 杜东升,张佳骐,王曙光,李威威. 泡沫混凝土—纤维石膏板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34(S1),486-493. [27] 方璇,韩建德,王曙光,刘伟庆. 氯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中传输理论模型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2014,28(S2),172-178. [28] 李文峰,王曙光,苗启松,刘金龙. 砌体结构加固及加层隔震模型的非线性数值模拟[J]. 土木工程学报,2014,47(S2),35-40. [29] 陈晓,王曙光,刘伟庆. 柔性连接叠合填充墙板-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4,35(12),37-43. [30] 沈伟,杜东升,王曙光,刘伟庆. 基于动力弹塑性分析与FUZZY法对重要建筑物震害预测的方法研究[J]. 价值工程,2014,(27),317-318. [31] 管志超,徐锋,王曙光,刘伟庆. 硫酸盐对氯离子在地下结构混凝土中传输过程的影响[J]. 混凝土,2014,(11),34-37. [32] 刘金龙,韩建德,王曙光,刘伟庆. 硫酸盐侵蚀与环境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进展[J]. 混凝土,2014,(9),33-40. [33] 张红光,王曙光,刘伟庆,徐锋,刘鑫. 开裂混凝土内氯离子扩散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J]. 混凝土,2014,(9),19-35. [34] 王斌,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 平面不规则复杂超限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 振动与冲击,2014,33(16),135-141. [35] 林茹,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隔震支座非线性特性的数值模拟[J]. 世界地震工程,2014,30(3),240-246. [36] 韩萍,韩建德,王曙光,刘伟庆. 荷载和试件形状对水泥基材料碳化反应孔结构分形特征的影响[J]. 混凝土,2014,(8),57-60. [37] 王学峰,王曙光,张敏,赵宏康. 空心柱-箱型转换层-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 建筑科学,2014,30(7),107-113. [38] 韩建德,刘金龙,王曙光,刘伟庆,金敏霞. 声发射技术在混凝土材料及其耐久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2014,28(S1),110-115. [39] 刘鑫,刘伟庆,王曙光,徐锋,韩建德.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理论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材料导报,2014,28(13),89-95. [40] 张猛,王晓斌,王曙光. 宿迁水木清华三期消能减震结构设计[J]. 江苏建筑,2014,(3),45-52. [41] 赵学斐,王曙光,杜东升. 高烈度区采用防屈曲支撑的钢框架结构优化设计及抗震性能评估[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34(3),197-205. [42] 王力,周叮,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场地盆地效应的振动台试验[J]. yl6809永利官网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2),107-111. [43] 杜东升,王曙光,刘伟庆,唐俊华. 长周期地震动影响因素及频谱参数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4,35(S1),1-8 [44] 钟栋青,王曙光,刘伟庆. 大跨连续梁桥振动台试验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4,36(1),33-39. [45] Hai Wang, Weiqing Liu, Ding Zhou,Shuguang Wang, Dongsheng Du. Lumped parameter model of foundations based on complex Chebyshev polynomial fraction.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3, 50(1):192-203 [46] 王曙光,赵学斐,苗启松,刘伟庆,杜东升. 加层隔震结构隔震支座参数优化及试验研究[J]. 振动工程学报,2013,26(5),722-731 [47] 王珏,周叮,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考虑成层土剪切效应的相邻桩基动力相互作用[J]. 振动工程学报,2013,26(5),732-742 [48] 刘鑫,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不同弹塑性分析软件在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中的联合应用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3,34(11),10-17 [49] 刘伟庆,刘鑫,王曙光,杜东升. 地下结构混凝土随机分布裂缝对硫酸根离子的扩散影响[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3,48(6),996-1001 [50] 包锐,周叮,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粘弹性人工边界及其在盆地地震效应研究中的应用[J]. 世界地震工程,2013,29(4),133-140 [51] 王珏,周叮,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层状地基中考虑土体剪切效应的单桩振动阻抗分析[J]. yl6809永利官网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5),1-8. [52] 戴雅萍,袁雪芬,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廉浩良. 宿迁市苏商大厦消能减震设计[J]. 建筑结构,2013,43(20),107-114. [53] 章征涛,夏长春,樊嵘,左江,刘伟庆,王曙光. 宿迁苏豪银座层间隔震设计[J]. 建筑结构,2013,43(19),54-59. [54] 孙臻,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章征涛. 苏豪银座层间隔震结构设计与地震响应分析[J]. 建筑结构,2013,43(18), 58-63. [55] 刘鑫,刘伟庆,苗启松,王曙光,杜东升. 砌体加层隔震体系下部结构刚度退化后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2013,30(9),117-124. [56] 刘伟庆,李昌平,王曙光,杜东升,王海. 不同土性地基上高层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J]. 振动与冲击,2013,32(16),128-133. [57] 杜东升,苗启松,梁羽,刘伟庆,王曙光. 老旧砌体房屋加固及顶部加层隔震的理论分析及振动台试验[J]. 土木工程学报,2013,46(8),45-54. [58] 陈宇峰,王浩亮,刘伟庆,王曙光. 风振控制中的MTMD最优参数[J]. yl6809永利官网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3),16-19. [59] 沈绍建,刘伟庆,杜东升,王曙光. 地震动频谱特性对隔震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的影响[J]. yl6809永利官网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3),1-5. [60] 陈宇峰,杨凌成,王曙光. 大跨空间结构风致动力稳定分析[J]. yl6809永利官网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4),91-96. [61] 李昌平,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王海. 土-隔震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参数的简化分析方法[J]. 工程力学,2013,30(7),173-179. [62] 刘伟庆,王曙光,何杰,姚秋来. 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承载力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4),456-462. [63] 孙臻,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基于整体可靠度的隔震结构参数优化分析[J]. 振动与冲击,2013,32(12),6-10. [64] 吴桐,王曙光,杜东升. 泡沫混凝土-纤维石膏板的制备及性能模拟研究[J]. 新型建筑材料,2013,(5),80-84. [65] 王珏,周叮,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基于弹性半空间Green函数的明置条形基础阻抗解答[J]. 力学季刊,2013,34(2),262-269. [66] 李昌平,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王海. 高层隔震和非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对比[J]. yl6809永利官网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2),6-10. [67] 李昌平,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王海. 软土地基上高层隔震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3,34(7),72-78. [68] 王曙光,吴桐,刘伟庆,杜东升,吴刚. 新型SIP墙板的基本性能试验[J]. 新型建筑材料,2013,(3),72-76. [69] 毛蓉方,王曙光,王滋军,杜东升. 梁式转换层梁柱受力性能研究[J]. 建筑结构, 2013,43(12),15-19. [70] 王曙光,施凯琳,杜东升,刘伟庆. 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的隔震结构随机地震响应[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3,33(2),168-175. [71] 王曙光,孙伟,刘伟庆,杜东升,毛蓉方. 带有新型SIP墙板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 世界地震工程,2013,29(1),108-113. [72] 王海,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李昌平. 基于Chebyshev复多项分式的地基集总参数模型研究[J]. 工程力学,2013,30(3),133-139. [73] 刘鑫,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高层混合结构基于模型分析的施工模拟方法[J]. 建筑结构,2013,43(5),18-22. [74] 薛俊伟,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基于场地效应的地震动特性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33(1),16-23. [75] 王飞,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 基于场地条件的竖向地震动特性研究[J]. 建筑结构, 2013,43(S1),1258-1262 [76] 王兆宁,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宿迁市中豪国际广场酒店扭转变形控制减震分析[J]. 建筑结构, 2013,43(S1), 557-562 [77] 贾国庆,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 常州凯悦中心12#楼抗震性能研究[J]. 建筑结构, 2013,43(S1),504-508 [78] 钟栋青,王曙光,刘伟庆. 连续梁桥纵向减震性能振动台试验与理论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12,45(11),147-152 [79] 王海,鞠三,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李昌平.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消能减震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J]. yl6809永利官网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5),1-6 [80] 王曙光,苗启松,刘金龙,刘伟庆,杜东升. 砌体结构外套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加固及隔震加层振动台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2,33(11),99-106 [81] 刘鑫,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加固加层隔震结构阻尼比特性的振动台试验[J]. 东南大学学报, 2012,42(6),1151-1156 [82] 王海,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李昌平. 土-结构相互作用下消能减震结构损伤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2012,33(10),53-58. [83] 王雨生,王曙光,王滋军,杜东升,何静姿. 基于ABAQUS子结构法对超限高层复杂节点的应力分析[J]. 建筑科学,2012,28(9),8-13. [84] 吴刚,王曙光. 新型SIP填充墙板的制备及性能模拟研究[J]. 新型建筑材料,2012,(6),8-11. [85] 杜东升,刘伟庆,王曙光,李威威,李昌平. SSI效应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及损伤影响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12,45(5),18-25. [86] 杜东升,刘伟庆,王曙光,李威威. 粘滞流体阻尼墙对平面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控制研究[J]. 工程力学,2012,29(11),236-242 [87] 刘锋,王曙光,杜东升,刘伟庆. 新型软钢阻尼器滞回性能的试验与模拟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34(6),80-86. [88] 李威威,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基于Simulink的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反应谱分析[J]. 世界地震工程, 2012,28(1),102-111. [89] 孙国利,王曙光,王滋军,杜东升. 考虑填充墙作用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 建筑结构, 2012,42(S2), 300-305 [90] 张敏,袁雪芬,张杜,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西交利物浦大学行政信息楼动力弹塑性分析[J]. 建筑结构, 2012,42(S2), 44-49 [91] 汤举,杨会峰,陆伟东,王曙光. 胶合木植筋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2011,41(S2),457-462. [92] 顾志清,刘伟庆,杜东升,王曙光. 常州新世界商业广场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J]. 江苏建筑,2011,(6),23-26. [93] 张建强,刘伟庆,方海,王曙光. 设置新型复合材料防撞装置的车—桥碰撞数值模拟[J]. 中外公路,2011,31(6),200-204. [94] 顾志清,王曙光,杜东升. 常州东经120主题公园景观塔风场模拟及风振分析[J]. 建筑科学,2011,27(S2),1-5. [95] 钟栋青,王曙光,刘伟庆. 在振动台模型试验中黏滞阻尼器的设计方法[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6),191-195. [96] 王曙光,陆伟东,刘伟庆,孙臻. 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基础隔震设计及抗震性能分析[J]. 振动与冲击,2011,30(11),260-265. [97] 刘伟庆,王海,王曙光,杜东升,李威威. 群桩基础阻抗函数的集总参数模型研究[J]. 振动与冲击,2011,30(11),249-253. [98] 孙臻,王曙光,王赟玉,刘伟庆. 高层隔震结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与动力可靠度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2011,32(12),210-216. [99] 史少鹏,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 带填充墙框架的精细化有限元模拟与分析[J]. yl6809永利官网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5),79-83. [100] 顾志清,王曙光,杜东升,胡宏. 常州东经120主题公园景观塔TMD风振控制分析[J]. yl6809永利官网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5),55-59. [101] 杜东升,王曙光,刘伟庆,金如元,龚任远. 无锡苏宁广场北楼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1,32(10),48-55. [102] 陆伟东,刘伟庆,吴晓飞,束伟农,王曙光. 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A区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1,32(6),27-33. Ø 科研与教学奖励 [1] 大型复杂结构隔震减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0.11 [2] 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及装置产业化开发.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0.01 [3] 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新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12 [4] 东南沿海导弹阵地抢建抢修复合道路垫板的研制与应用. 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09 [5] 宿迁苏豪银座项目. 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 一等奖,2013.12 [6] 宿迁海关业务技术综合楼. 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 一等奖,2011.12 [7] 宿迁市府苑小区C座综合楼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二等奖,2005.12 [8] 高层建筑带箱式转换层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10 [9]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江苏省高等学校一类优秀课程,2004.08, Ø 获专利情况 [1] 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姜昕. 分阶段屈服型软钢阻尼器,2011.11,ZL 201010556734.X [2] 王曙光,吴刚,毛蓉方. 一种柔性耗能框架填充墙,2011.12,ZL 201110454836.5 [2] 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姜昕. 墙型软钢弯曲耗能阻尼器,2011.11,ZL 201010556733.5 [4] 王曙光,吴刚,毛蓉方. 一种新型复合隔墙板及其生产工艺,2011.12,ZL 201110454837.X [5] 杜东升,王曙光,刘伟庆,刘锋. 剪切弯曲组合型分阶段屈服软钢阻尼器,2012.05,ZL 201210143138.8 Ø 主要研究方向 建筑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制,新型混凝土材料与结构。 Ø 招生专业 硕士研究生: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Ø 联系方式 Email:720108@vip.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