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上午,《21世纪资本论》作者、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教授在新葡萄8883官网amg谢希德报告厅发表主题为“财富与收入分配”的精彩演讲。本次会议由新葡萄8883官网amg、中信书院和第一财经联合主办,新葡萄8883官网amg院长袁志刚教授担任点评嘉宾,由第一财经日报副主编杨燕青女士主持。新葡萄8883官网amg数位专业学位校外导师、法领馆成员、各大媒体记者以及新葡萄8883官网amg师生500多人出席会议。本次演讲会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由皮凯蒂教授主讲“财富与收入分配”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趋势,后半部分以皮凯蒂教授和袁志刚教授对这一议题,特别是中国的财富收入分配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对话:
皮凯蒂教授首先参照其所构建的全球收入与财富分配数据库分析全球收入与财富分配在历史上的主要趋势。该数据库包括从18世纪开始到现在,20多个国家不同的收入与财富数据。数据搜集团队包括全球这一领域众多知名经济学家,收集周期长达15年。
对于收入和财富分配问题的研究,皮凯蒂教授主要采用三大指标:收入分配、财富分配和财富对收入的比值。其指出这三大指标贯穿整个书的脉络,因为财富依靠收入的积累,但是财富本身又不仅仅包括收入,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利用这三大指标,皮凯蒂教授运用收入分配指标分析美国的收入分配问题,而运用财富分配指标、财富对收入的比值研究欧洲和日本的财富分配问题。
美国的分配问题主要是收入不均,皮凯蒂教授运用上世纪构造库兹涅茨曲线同样的方法将美国收入分配变化时间区间拉长到二十一世纪。结果发现,美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在1910年到1950年的确符合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即收入分配会伴随收入增长出现恶化后的趋于好转。但是如果将时间拉长到2010年,皮凯蒂教授发现美国整个收入差距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对于美国的收入分配问题,皮凯蒂教授认为其关键解决方案是进行教育投资,进而促进收入底层的民众通过教育回报增加劳动收入。
欧洲的分配问题则主要是财富分配不均,皮凯蒂教授指出欧洲还是以财富为基础的社会。就财富收入比来看,欧洲的这一指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比例不断下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保持很低的水平。但是在二战以后,欧洲的财富收入比又发生了明显的上升,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在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资产价格的波动,特别是房地产。因此,皮凯蒂教授指出,作为“旧世界”,现在的欧洲和日本还是一个以财富为基础的社会。而相较于欧洲,美国的分配问题主要是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这与美国的人力资本差异、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公司制下管理层的高薪都有很大关系。
皮凯蒂教授对世界范围内收入和财富分配演进的未来趋势分析基于其通过历史数据得到的普世规律,即资本回报率超过经济增长率的长期趋势将导致财富集中,并造成社会和经济不稳定。而未来经济增长率的放缓主要原因是全球范围包括中国在内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人口结构变动下的经济增长放缓会加剧未来财富和收入不平等问题,而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减速对应的,却是资本回报率的不断增长。
对全球范围内资本收益率增长问题,皮凯蒂教授从世界最富裕阶级财富增长速度和大学自有资产回报率两方面来验证资本收益率保持高水平的现象。一方面,财富规模和其增长速度成正比关系,即越有钱的人会挣钱越快。皮凯蒂教授的数据显示,1987年到2013年间财富在1亿美元以上群体的资本回报率是6.8%,财富在0.2亿美元以上群体的资本回报率是6.4%,而同期世界GDP增速只有3.3%。另一方面,财富禀赋越多的大学资本回报率越高,其中美国所有大学资本回报率为8.2%,而资本禀赋在10亿美元以上大学的这一数值为8.8%,同时资本禀赋少于1亿美元大学的资本回报率只有6.2%。
因此,不断下降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和维持高位的资本回报率必然导致财富的加剧集中。同时,皮凯蒂教授对这一问题提出政策建议:首先,通过税制改革实现二次分配,即让收入更高的人支付更高的税;其次,在收入和财富方面在制度和管理上提供更透明合适的信息;最后,在具体的税收种类上强调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对财富和收入分配的重要影响。
作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收入和财富分配问题同样是皮凯蒂教授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实际上,中国收入和财富分配问题也是皮凯蒂教授极具兴趣的领域。皮凯蒂教授专门为《二十一世纪的资本》中译本作序,这在所有语言译本中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严肃的经济学家,皮凯蒂教授对中国收入和财富分配问题最重视的部分是中国收入和财富分配数据的可得性。但实际上跟其他国家延续百年的税收和其他收入数据不同,中国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数据极为不透明。这也是皮凯蒂教授在演讲中不断呼吁的主题,即尽可能的搜集和整理有关中国收入和财富分配情况数据,为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皮凯蒂教授认为中国的收入与财富分配问题类似于欧洲和日本,而不同于美国。也就是说,中国的分配问题主要是财富分配不均,而不是收入分配问题。具体来看,首先,中国在近数十年来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可能并不是非常严重,但同时这一判断缺乏可靠的数据支撑。其次,财富收入比在近年上升很快,但是中国的特殊之处在财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公共资本。公共资本可以占到中国资本的30%-40%,而欧美日等国的这一数值基本只有不到10%。最后,在财富分配方面,中国前10%的富人基本拥有60%的财富,当然皮凯蒂教授也指出这一判断也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
总的来看,皮凯蒂教授对中国收入和财富分配问题的探讨仍然符合其全球收入和财富分配研究的一贯逻辑和主线。同时皮凯蒂教授希望中国可以在收入和财富分配方面有很透明详实的数据,诸如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税收数据则是提供收入和财富分配情况的有力途径。
在演讲会的第二部分,新葡萄8883官网amg袁志刚教授和皮凯蒂教授深入探讨中国的收入和分配问题。袁志刚教授认为中国式财富分化并不是由于实体资本回报过高,而是制度扭曲和中产阶级缺失。因此,中国式财富分化的解决有赖于进一步制度变革和中产阶级群体壮大。
袁志刚教授首先指出皮凯蒂教授《二十一世纪的资本》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创新和贡献。经济学需要研究关系到世界发展的大问题,而不是一味沉浸在经济学技术当中,进而忽视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导向。皮凯蒂教授对分配问题的重视将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提供借鉴。中国学者必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中的大问题,通过冷静客观的学术审视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发展。
但对于中国式财富分化问题,袁志刚教授在肯定皮凯蒂教授研究的同时针对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有力补充。首先是资本的划分问题,一方面,中国式资本要区分实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房地产资本。由于中国经济扭曲和国有垄断,中国实业资本的经营环境很差。生产企业的资本回报不是来源于实体经济投资,而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投资。另一方面,正如皮凯蒂教授所说,在中国区分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是重要的。目前中国的公有资本实际上并没有带来马克思认为的极大收入均等化,比如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也恶化了收入分配现状。同时我们应该回答未来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资本是否可以起到均等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作用。中国需要进一步制度创新促进实体资本发展,同时提高公有资本运营效率,并在收入分配中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次是资本回报率的来源问题,袁志刚教授指出在技术创新之外,资本回报率保持高位的重要原因是西方跨国公司全球布局下的资本收益。全球化条件下FDI的自由流动导致资本可以同全世界的劳动力和资源有效结合,进而防止资本回报率下降。比如中国拥有美国国债的回报率只有3%,但同时美国通过FDI在中国的资本回报就可以达到10%-20%。
再次,袁志刚教授就皮凯蒂教授对收入和财富分配前1%人群分析进行补充。其认为在看财富和收入在最顶层人群分布的同时也要关注中国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和财富分布情况。因为在中国经济转型期,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中产阶级发展情况。通过对中产阶级收入获得、人力资本状况、财富形成等方面情况的分析,更好地促进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发展。因为只有中产阶级的发展才可以提升中国日益降低的社会流动性,进而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问题。
最后,袁志刚教授对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导致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问题进行了延伸。其认为这一失衡有三大解决途径,一是税制改革,即时间上的事后调整;二是以贸易吸收产能,即空间上的大量出口;三是泡沫创造需求,即时间上美国式金融创造。与此同时,技术创新在维持资本回报率的同时也抑制资产泡沫,进而对当前中国资产泡沫环境下的实体资本不振有重要意义。
皮凯蒂教授运用法国经济发展历程回应袁志刚教授的观点。针对袁志刚教授提到的中产阶级扩大,皮凯蒂教授认为法国同样经历了一个世纪之前财富过度集中到资本产权平权,进而形成中产阶级的过程。皮凯蒂教授认为国外资本投资和企业家技术创新在这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与袁志刚教授对创新和资本全球化布局的观点一致。同时,皮凯蒂教授也指出法国在经济发展,特别是收入分配方面犯过一些错误,他希望中国可以吸取教训,进而对社会财富进行更好的管理。最后,皮凯蒂教授对袁志刚教授的思想分享表示感谢,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了解中国经济,获得思想的碰撞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