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系列讲座 / 正文

“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121期:The Signaling Effect of Foreign Bank Entering Domestic Market

  发布日期:2019-11-20  浏览次数:

2019年11日19日13:00-14:15,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新葡萄8883官网amg世界经济研究所、新葡萄8883官网amg世界经济系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121期在新葡萄8883官网amg泛海楼714会议室顺利举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系主任、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顾问罗知教授应邀作了题为“The Signaling Effect of Foreign Bank Entering Domestic Market”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新葡萄8883官网amg世界经济研究所罗长远教授主持。

本文的研究动机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下陆续向外资银行开放了金融市场,1995-2009年间新兴市场的外资银行数量增加了74%,市场份额上翻了一倍。外资银行大规模且快速的进入引起了东道国政府的密切关注,政府担心外资银行进入会破坏现有的银行业竞争结构,对国内银行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根据以往文献,外资银行进入有竞争和外溢两种效应。本文考虑除了以上两种机制之外的第三种机制,即信号机制。外资银行进入本地市场很可能意味着当地有较大的市场、较好的盈利机会以及更好的制度环境等,这一信号将会吸引与外资银行类似的国内银行进入该市场。

本文的基准回归发现:(1)外资银行进入并没有对国内银行业的发展产生负向冲击,相反,外资银行进入后国内银行分支机构数量显著增加。(2)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数量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外资银行进入导致本地城市商业银行的数量显著下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量显著增加,国有五大行则不受影响。使用工具变量后研究结果依然显著。对此,吴建峰老师认为各地金融业开放时间可能与当地银行业的发展状况或殖民地时期的历史有关,比如德国银行业会选择在青岛投资,日本则会在东北投资。罗知老师回应道:金融业开放时间是入世后国家政策外生规定的,至于殖民地时期的银行业历史,会进一步考虑。

罗知老师进一步验证了,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利用外资银行的信号,会更加密集地分布在外资银行周围。另一方面,本地商业银行过多的地区则会挤出外资银行,这也从侧面证实了信号机制的存在。研究还指出,外资银行发出的“信号”之一是关于地方市场的产权保护。最后,论文排除了两个竞争性假说:竞争带来的鲶鱼效应和外资银行的外溢机制。

在提问和讨论环节,何喜有老师指出可以在文章中加入一些访谈内容以及典型案例作为“信号机制理论”的现实支撑。罗长远老师认为或许可以用实体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来作为银行业投资的工具变量,因为实体部门作为先行者在某地区落地生根,会从市场和信号两个方面吸引金融部门的投资。罗知老师表示会认真考虑各位老师的建议。

罗长远教授、樊海潮教授、沈国兵教授、何喜有副教授、吴建峰副教授等及在读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最后,报告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由硕士生吕嘉滢记录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