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服务 / 校友动态 / 正文

视点 | 陈龙:数字普惠金融可能解决金融最难解决的问题

  发布日期:2017-06-07  浏览次数:

编者按: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在五道口金融论坛发言时指出,因为技术的力量,数字普惠金融最重要的方向一个是既普且惠,一个是让金融回归初心,脱虚向实,服务实体场景和生活。数字普惠金融解决的是金融最难解决的一些问题。

陈龙  

新葡萄8883官网amg1987级校友、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

 

以下整理基于陈龙的演讲实录:

各位亲爱的老师、朋友,我今天的任务是用很短的时间试图跟大家解释一下数字技术,或者说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我用的题目叫《数字普惠金融:正在发生的未来》。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经讲过,一个CEO最重要的任务是探知正在发生的未来,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正在发生的、代表未来的重要趋势,数字普惠金融就是一个这样的趋势。

金融最大的问题,一个是难普难惠,一个是脱实向虚。那么金融科技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缓解这两个难题?我下面会总结数字普惠金融一些最重要的趋势,并对这个问题提出答案。


第一个趋势,金融科技可以全方位地降低金融的服务成本,推动金融的普惠化

金融一般有四种成本,获客成本、风险甄别成本、经营成本以及资金成本;前三种成本都在被技术深刻的改变。移动互联改变了用户触达金融、或者说获取金融用户的成本和效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则改变了风险甄别成本和效率,甄别风险是基于信息的,大数据改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成本,人工智能其实就是一种学习数据、产生洞见的能力,云计算的成本大概是传统IT成本的十分之一,所以这三个东西的结合,非常根本地改变了甄别风险的成本和效率。其他技术比如说区块链带来的是不需要信任的信任,而信任是金融的基石。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正在全方位的改变金融的技术基础设施,带来成本和效率的改变,让既普且惠成为可能

这并不只是一个假说,是正在发生的未来。我用支付宝的例子,讲到支付宝的时候,大家往往会认为,背靠阿里的生态体系,做金融可能比较容易。这个理解只看到了一面。实际上,金融和商业是相伴成长的。支付宝是为了解决阿里巴巴的网购而诞生的,而网购最重要的挑战还不只是支付问题,而是买卖双方不信任的问题,因为买卖双方不能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果大家去蚂蚁金服的话,会看到我们有一个传真机,一开始买家是通过银行把钱打到支付宝的账户,我们通过传真机给卖方联系,卖方给买方发货,买方确认,支付宝再把钱给了卖家。所以支付宝第一个解决的是信任问题,而不是支付问题。

我想讲的关键是,在做金融创新的时候,我们要记住任何有生命力的金融创新都是为解决商业的痛点产生的。没有无缘无故的金融,不会就金融创新谈金融创新,一定是解决了商业的痛点。

大家觉得金融科技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东西,因为技术很牛,所以用技术来解决金融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迷思。以支付宝在双十一的表现为例, 2010双十一刚开始的时候,支付宝每秒钟只能处理300笔的交易,显然这个不能满足剁手党的需求。大家想象一下双十一是什么样的场景?是零点以后几千万人冲到同一个商场买东西,你必须帮助她们把想要的东西买到,而且一分钱都不能有偏差,这是巨大的压力。

在这个商业痛点的压力之下,我们的技术在飞快迭代,从2013年我们开始使用云计算的技术,效率大幅度提高,到2016双十一,我们每秒钟已经能够处理12万笔的交易,VISA公布的记录是1.4万笔,六年中,我们的技术从它的零头变成了它的十倍。我这里想讲的,就是你要有一个商业场景锻炼你的技术,你的技术是在这个场景里面磨炼出来的。以为金融科技一开始就必须很牛,这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观念。

今天,移动支付已经变得非常普及,技术领先,而且是既普且惠。在支付这个行业,消费者一般不付钱,一般是向商家收钱,美国一般的收单成本大概是3%,而中国已经降到了大概千分之六左右,如果看转账的话,无论是PayPal还是肯尼亚的支付,成本大概是1.5%2%,我们基本上是接近零了。

所以,真正的既普且惠,在人类过去几千年中一直是一个传说,这几年因为数字技术的力量,它真的成为可能了。

上面是移动支付的例子。我现在讲的第二个例子是如何通过技术实现流水化的操作,减成本,提高效率,助体验。

网商银行的微贷有一个“310”的体验,就是只需要花3分钟申请,1秒钟到账,0人工干预。我想未来很多标准化的金融一定是这样的,长在场景里,需要金融的时候它就会出现。同时技术带来了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传统信贷大概每笔需要2000多块钱的放贷费用,我们只需要几块钱。所以这种微贷使用传统方式是不大可能实现的。

刚才讲的是体验,在过去的六年中,我们的微贷大概为600多万家的小微企业提供了1万多亿的贷款,户均余额低于3万块钱,是一个很好的跟银行的差异化的补充,我们是做毛细血管、微贷、小额,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如果对比一下格莱珉银行,这是工业时代的微贷的标杆,非常值得我们钦佩。格莱珉银行大概是花了40年时间,累积贷款大概是1000亿人民币左右,我们用了六年的时间,已经过万亿。在这个时代,因为技术的力量,你要做微贷、做普惠的话,应该是不同的方式和规模。

因为技术带来的成本和效率的整体改变,金融的普惠是第一个大的趋势。

 

第二个趋势是金融的场景化

在工业时代,金融中心和应用场景,无论是消费、商业和社交的场景,是分离的,在这个时代因为技术会越来越合二为一了,将来很多的金融会长在场景里面。

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我们跟保险公司一起合作提供消费保险,剁手党经常享受到、但是可能没有意识到的一个保险,是退货险;虽然金额很小,但是让消费体验变得非常顺滑。去年双十一卖了6亿单的场景保险,这肯定是一个吉尼斯记录。消费保险帮助消费者转化率提高了18%,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保险,一般消费者是消费100块钱,但是现在他会消费118块钱,同时也让商家的服务成本降低了20%。如果没有这样的保险,会有大量后面的投诉和安抚成本的工作,但是现在有了保险工作,整体的成本下降了,这是一个很好的金融服务实体的例子。

 刚才讲的是保险,我再讲一下信用如何跟场景结合。芝麻信用在过去的两年中有超过了1.5亿的金融用户在场景中使用了芝麻分,这帮助金融机构把逾期率降低了20%。比如说原来的逾期率是1%,现在降到了千分之八,还是一个明显的改善,也帮助识别了互联网欺诈超过了1500万的人次。

除了刚才讲的金融场景,最让我们觉得兴奋的是信用在各种生活场景里面的应用。我们在做的一个努力,是在各个场合帮助客户免押金。任何需要押金的地方,都是没有信任感的地方。在过去几千年中,全世界的信贷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典当式的借贷,而任何需要抵押的都是信任感不够,或者说信息不对称的地方,我们想把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比如在租车、租房、骑行、酒店各个场合,我们都希望能够免押金,在过去不多的时间内,我们已经为用户免除押金已经超过了350亿,包括共享单车,这是信用为生活服务。



当然,如果芝麻信用有效的话,是因为它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都可以甄别风险。这几个图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借贷、出行、住宿,芝麻分越高,违约率越低,这个相反的关系表明芝麻信用在不同场景具备有效甄别风险的能力。



第三个趋势,金融科技改变了触达方式和商业逻辑,把金融从B2C变成了C2B

原来金融用户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到特定的金融机构去说我需要你的帮助,这些功能往往是条块分割的,以后的金融会以用户为核心,打造一个C2B的金融生活的概念。

我举一个余额宝的例子。它帮助网购消费者做现金管理,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以用户为核心,把理财和消费的功能结合起来,以后越来越多的金融功能将沿着这个趋势发展。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从金融科技到金融生活》,我觉得Fintech这个词是金融科技的低级阶段,因为当你还在吹自己技术的时候,实际上大家还没有足够用的时候。任何一个时代的金融都需要技术,为什么你现在要吹技术呢?我想把金融科技的成熟阶段叫金融生活,或者说Finlife;成熟的金融科技应该是技术驱动的把金融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用户为核心,服务好生活的场景,回归金融的初心,我把它叫金融生活或者说“我的金融生活”。我想这个现象会在十年之后大面积实现,这是一个特别让人兴奋的概念和未来。



第四个趋势,传统金融和金融科技是互相激励、补充、融合生长的关系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家银行因为金融科技倒闭了,或者发生了大量的资金流失。金融科技和传统金融是一个互补的关系,正如刚才讲的小贷的例子,我们是做毛细血管,做小的,传统金融做得更大。另外两者有相对能力上的差距,我们在跟很多金融机构合作,我们多做一些Tech,他们多做一些Fin,因为这是有相对能力的差异化的。我们现在跟400多家以上的金融机构合作,其中包括200多家银行,100家基金公司,80家的保险公司,我想是这样的一个TechFin合作的关系。

在短期来说金融科技有一个鲶鱼效应,就像余额宝产生了以后,会带来传统金融的改变。现在银行正在提供越来越多好的金融产品。长期来说,我相信金融科技这个词会消失,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也会消失。以后所有的金融都是科技驱动的金融,我想这是一个金融的未来。



第五个趋势,中国正在引领数字普惠金融的全球化

我在几天前还在柏林参加G20框架下把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结合起来的会议,最近我也频繁到华盛顿、世界银行、IFC等很多地方和他们交流,全球的监管者和机构对我们都非常感兴趣,对中国的金融科技非常感兴趣,觉得它代表了未来。

那么什么样的金融科技能够走到世界上呢?上个月大家都在讨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讲得很多,但是数字时代的一带一路的标杆案例是什么?如果问我的话,我觉得可能印度的PayTM是一个非常好的标杆。我们在两年前开始跟这PayTM合作,输出我们的技术、风控能力和理念,他们那个时候有不到2000万用户,现在有2亿多用户,已经成了全世界第三大的钱包,他们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奇迹。他们的经验也印证了金融科技的崛起并不一定依靠电商,而可以是跟别的场景的结合,在印度电商发展得不快,但是有看电影、缴费的场景。把金融科技和当地场景结合起来,用技术的力量解决痛点,这在全世界很多的地方,尤其是人口众多、金融不够发达的地方有巨大的潜力。

一带一路上基础设施不好、人口众多的地方,你怎么推进?无论从市场化的角度,输出技术能力的角度,帮助当地民生的角度,PayTM都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如果把这五个趋势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因为技术的力量,数字普惠金融最重要的方向一个是既普且惠,一个是让金融回归初心,脱虚向实,服务实体场景和生活。数字普惠金融解决的是金融最难解决的一些问题

去年G20推出的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有八条。第一条就是说数字普惠金融,或者说技术驱动的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优先选择,是一个国家战略。我们在讲这个事情的时候应该明白,我们处于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是正在发生的未来。

最后一点,蚂蚁金服经常强调的一个词叫Techfin,就是把金融科技Fintech倒过来讲,这个不是因为我们很无聊,或者想造字,我们把Tech放在前面,提醒自己Tech要有三个定位。

1、技术是立身之本,它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个是大家最经常讲的事情,但是这个远远不够。

2、技术要重构金融的体验,没有重构就不要提Techfin了,市场上任何成功的技术驱动的产品,一定是重构了金融的体验。重构的重要性是讲得不够的,我们有时候只讲成本和效率,但是如果只有成本和效率,大家不用它,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实是没有用的。怎么让实体经济用得好,用得爽,是科技需要花很多时间思考的问题。

3、我们提醒自己要多做Tech,让金融机构多做Fin,我们一起合作,开放共享,让科技和金融产生化学反应,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

这是我们想的Techfin三个点,成本效率的角度、重构体验的角度,以及开放共享的角度,这是Techfin的含义,这是一个科技公司的定位。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蚂蚁金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