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服务 / 校友动态 / 正文

区域冲动——蒋巨峰传奇:“我既讲四川话也讲浙江话”

  发布日期:2009-07-30  浏览次数:

  2002年,一个浙江人来到四川。他原来是温州市委书记,到四川做了主管经济的省委副书记兼常务副省长,引起了业界极大关注。一年多过去了,又是怎样的光景?


  蒋巨峰入川

  2002年4月初,四川省领导班子换届,一个陌生人出现在四川人面前——“经中共中央批准,蒋巨峰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从此,一个从小在浙江长大、在温州成名的人,从富庶的温州来到四川,来到西部。

  其时,如果从1999年底政府在西安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构想算起,西部大开发已经进行了3年多,国家为此投入了近6000亿,使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状况有了极大改变,而西部人的市场观念更新却不如人意。相关研究机构报告表明,在西部,很多地方的市场仍然存在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有的官商不分,有的地方将官员下海及官员经商视作观念解放而过分鼓励。

  如何缩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成了一大历史使命,而四川是缩短差距关键一环。

  已经被实践检验是成功经验的温州模式被推向西部。在4月8日举行的四川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大会上,蒋巨峰又当选四川省副省长。在副省长分工中,蒋巨峰负责省政府常务工作;负责监察、财税、劳动保障、人事等工作;还协助张中伟省长负责审计、外事、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分管省政府办公厅、监察厅、财政厅、人事厅、劳动保障厅、保密局、地税局、机关事物管理局、档案局、志编委、法制办、编委办、研究室、信访办、驻京办、行政学院等单位。

  从此,蒋作为负责省政府常务工作、主管经济的省委副书记兼常务副省长,开始以他的方式,改变着四川的经济观念与模式。

  风云际会

  四川省委政研室一位干部向本报记者表示,蒋巨峰入川是历史渊源的后续——1996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的推动下,中央政府专门规定浙江对口帮扶四川省,以引导当地经济借鉴江浙模式。而李泽民是四川人。反过来,政府的积极态度又带动了江浙商人的投资积极性。1997年11月,由13位温州籍工商界人士联名发起的四川省温州商会,是全国首家省级民间商会。

  据四川省温州商会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在四川的温州人超过12万,在成都的温州人有6万人左右。在川的温州商人目前每年在市场上流通的资金超过100亿元,年上交税收3个多亿,年上交管理费1亿多元。比如成都的荷花池小商品市场已成为西南最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

  在江浙商人和江浙资本在四川的地位日渐提高的同时,有着温州模式历练的蒋,加上长期在政策研究室、宣传部等单位练就的理论功底,由他来推动西部市场经济观念普及与更新,再合适不过。

  “三个转变”

  与所有温州人一样,蒋巨峰是一个低调的人。在为四川组织地方板块上市公司重组领导小组大力推进上市公司重组的时候,全国多家媒体曾通过多种方式要求采访他,最后他还是婉言谢绝了。

  与他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经济政策却是毫不含糊,让四川省社科院一些专家都觉得“耳目一新”。其中最重要的是,是他和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等提出来的“三个转变”。

  乍一听,这个口号并无出奇之处。但看到它的具体条文——“在四川全面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很多人又大吃一惊。一位来自沿海的经济人士曾表示,这一观念,就是在沿海,都属于比较超前的战略思想,他没有想到在四川这样的内陆,短短时间内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

  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说,要发展,四川有很多的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我们有劣势,劣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思想不够解放,政策还不够活,人财物的优势因此就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资源就像埋在地下的矿藏一样,是死的,不开发出来,变不成财富。关键还是要开发,把资源开发出来,推向市场,变成资本,然后再增值。开发主要体现在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大转变是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改变过去政府部门批地的做法,搞好土地规划,土地一级市场由政府垄断,凡经营性用地一律采取公开化、市场化运作,实行招标、拍卖或挂牌交易,把经营土地的收入用于城市建设。

  第二大转变是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四川省去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666亿元,农村到省外务工人员汇回现金247亿元。大量的民间资金闲置,民间投资增长乏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到40%,与浙江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蒋巨峰由此多次公开强调,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降低和逐步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约束和限制。

  第三大转变是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关键是要把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建立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的体制。建立科技人员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双重激励机制,改革分配方式,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的劳动价值。

  成都市一个政府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个转变抓住土地、资金和人才三个关键要素,抓住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我们要继续将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在区域经济方面,蒋巨峰通过一年左右的努力,在四川各地市州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作出不同的战略部署,要求他们“抓住自己特色,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蒋还主导通过了为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松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蒋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讲,我省与东部发达省市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主要就是民营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希望。因此,四川要实现发展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蒋先前也对媒体透露,这一高规格、高水准的决定,共有18个相关部门参与,几易其稿,在张学忠、张忠伟等省领导带队专门去江浙广东沿海考察之后,才最后定稿推出的。

  蒋巨峰认为,这一决定有着重大突破——放开民营经济的经营范围和管理限制;切实解决民营经济的平等待遇问题(提出国民待遇);采取有力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重点产业和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加大对损害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着力建设一批特色工业园区;建立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协调机制。

  “我既讲四川话也讲浙江话”

  此外,蒋利用他的特殊身份,为四川招商引资频出奇招。蒋巨峰来到四川后,曾去看望四川温州商会,到那里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在温州,为当地企业服务,我现在来到四川,我为四川企业服务。”

  蒋省长曾对该温州商会强调,在已初步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时,应该合众人之力,走资本集聚之路,用江浙企业的管理经营经验,联合四川的资源、劳动力优势,进行上档次、上规模的开发,尽量做大做强,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1996年起,浙江与四川经济的合作发展步伐一天比一天快,从一开始小打小闹式的试探性投资,到现在的大企业、大品牌竞相进驻,保守统计下来,今年浙江在川投资数额应达到55个亿。”成都市招商局陈先生说。

  蒋还在四川招商局一次招商引资会议上公开称,将充分利用自己对江浙商人的熟悉程度为四川引来更多的江浙资本。如因为他的推荐,已有温州商人携大量资金到川进行实地考察,一个占地达2000至3000亩左右的大型物流基地即将在川落成。

  蒋巨峰曾透露,2002年四川共吸引省外投资400多亿元,其中60%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目前,东部沿海地区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期,因此四川的投资领域开放将和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东西互动”求双赢。

  前些时候,在浙江招商引资时,蒋说他对两地都怀有深厚的感情:“我既讲四川话也讲浙江话,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双赢,就是要共同发展。”

  “西部大开发,四川是前站。四川省位于西部十二省市的东部,不仅在地理位置上联结起了东西部,而且其经济总量占整个西部省市的四分之一,这让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具备了将东部活力向西部层层辐射的能力。”蒋巨峰认为,“东西部联手,可以先在四川。”

  蒋巨峰简历


  蒋巨峰,新葡萄8883官网amg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

  1983至1985年任浙江省诸暨县委宣传部干部、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87至1989年任浙江省诸暨县委书记。1998至2000年任浙江省温州市委书记。

  2000至2002年任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

  2002年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副省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