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记者|展一帆 夏梦嘉
策划:新闻信息中心 学科与人才办公室
徐熠(Daniel Xu) 是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教授,毕业于 Penn State University. 现任 Journal Development Economics 联合主编,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Economic Journal, Quantitative Economics,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的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企业生产率,产业组织和国际贸易。文章多次发表于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Management Science 等。
2019年春季蒋学模系列讲座,新葡萄8883官网amg有幸邀请到Daniel Xu教授给学生们带来题为“Quantitative Dynamic Model”的课程,之后Daniel Xu教授接受了新闻中心的采访。
课堂印象,学习建议
徐熠教授曾在新葡萄8883官网amg开设过多次“Quantitative Dynamic Model”课程,对于这一门干货满满又颇具挑战的课程,徐教授对课堂和同学的印象:
“关于课堂和学生的印象,我觉得气氛非常好,很多互动的问题也比较深入,非常满意这次听课的质量。”
同时,Xu教授为同学们掌握这门课程提供了建议:
“课程的主要内容在短短的几天中大部分都已经教给同学了,但我觉得学习的关键还是要自己动手去做,落实到learning by doing的过程中。如果不自己把论文里的内容动手去重复一下的话,其实很难掌握细节。如果课程有一个学期或者半个学期时间的话,我一般会要求学生根据研究兴趣,选择一些文章进行对结果的复制”
把握文献与洞察现实,开启研究问题的钥匙
徐熠教授在国际贸易、产业组织等领域硕果累累,在国际顶级经济学刊发表多篇极具学术影响力的文章,获得过诸多奖项。如此丰硕的科研成果,背后蕴含了Xu教授对经济学独到洞察和见解,那么对于在学术之路上漫漫求索的博士生们,徐教授认为如何寻找一个好的研究问题至关重要。
“我认为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系统地把握相关文献,知道哪些问题还没解决,二个是对现实经济状况、社会现象的深入了解,多和导师和前辈交流,很多灵感都是来自于对生活中经济现象的思考。当然这种思考的方法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能掌握的,所以一定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另一个小建议是,因为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孤独的过程,所以要多找合作者,或者与同学组成阅读小组等形式,通过思想上的碰撞,往往可以互相之间发现一些认识的盲点,对于选题是很有帮助的。”
深刻理解,写作的基础
如何把自己的观点用文字以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往往是发表论文的一个重要门槛。每一篇好的文章,都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咬文爵字,细细打磨。那么关于如何练好“写作”的本领,徐熠教授认为要系统学习以及不断提高问题的理解深度。
“第一点,写作其实是有一定技巧的,在美国我们通常会鼓励学生参与一些论文写作的指导课程。复旦的学生也可以多参与一些类似的课程或者活动,学习科学写作的技巧。第二点是提高理解问题的深度,写作时需要不断自省的是这些问题对自己能否讲清楚,只有这样,写出来才可能给别人讲清楚,否则肯定是很混乱的。我认为当你能够把什么东西写出来告诉别人的时候,一定是你对它的理解深度比别人更深的时候。”
国际贸易学热点:研究工具&政策制定
对研究领域前沿的把握,是做出一篇有价值的论文的前提基础。徐熠教授作为国际贸易和产业组织领域赫赫有名的大家,对其中的热点和重要话题如数家珍。
“国际贸易在向两个方向发展,第一点,是在为经济学研究不断创造新的研究工具,这是与产业组织共通的。这些工具不局限于国际贸易和产业组织领域,例如我课上讲解的动态模型和动态离散选择模型等等,这些方法都在不断的应用在新的领域,例如能源、健康经济学、金融等等。举例而言,国际贸易中的多地域交互模型,现在常用于国家甚至城市内多地方间的区域经济学话题,比如说一个国家或者城市的不同区域间可能有不同的住房、公共产品服务政策。那么国际贸易领域发展出来的工具就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研究框架。”
“第二点是政策制定相关的问题。国际贸易的传统文献大多注重刻画现实,帮助大家理解比较优势,理解产品、人口在区域间的流动等等,但对于贸易政策的关注一般集中在理论领域,没有落实到现实,也很少用数据去实证。但随着国际贸易摩擦、以及世界格局内合作关系的重构,如何用数据结合传统的贸易政策模型,来回答相关政策问题,对中美乃至整个世界都越来越重要。”
中美贸易关系:分析与展望
中美在贸易问题上一波三折,徐熠教授认为在短期内贸易问题给两国带来的成本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我认为贸易战在短期内给双方带来的成本不会很大。从美国角度来看,加征关税不利于其消费者,但反过来则其本地厂商的利润增加。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分配会加剧一定的分化问题。另外,美国的进口商品短期内并未观测到价格上的增加。我想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贸易占国家GDP的比重相对不大,二个则是可能是进口商品较易被他国替代。故而核心问题还是在国际贸易产业链日益复杂的现况下,美国要把产业链转移到中国以外到底有多快或者多难,这实际是一个实证问题。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虽然美国是重要的出口伙伴,但贸易战对于中国总出口的影响,以及出口对GDP的贡献,目前测算并不清楚。从过去几年来看,出口占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是在下降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贸易战也未必对中国有很大影响。所以总体上,若谈判顺利是最好的,即使遇挫,双方的损失可能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道路谈及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徐熠教授指出: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经济高速增长后的逐渐放缓都是不可避免的。就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而言,我认为有几点,一个需要扭转人口问题。目前中国面临快速老龄化和人口增速下降的问题,这类现象在一定发展程度国家中是常见的,例如韩国日本,而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程度尚未达到相应层面,老龄化和人口问题却比周边国家更早地出现。任何传统意义的经济增长模型都包含人口增长的要素,所以解决该问题非常重要。二个是需要认识到不同行业之间目前存在巨大的差异,很多行业仍存在经济制度改革的空间,可以进一步调动起企业家的创造力和活力。三个是要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大国,不同地域间存在差异,如何根据地方的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帮助相对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对经济增长也会有很大的贡献。”
引导企业创新的思考
谈及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徐熠教授指出:
“中国企业非常善于应对政府制定的各类标准,能够策略性地满足相应政策的要求以获得利益。所以从政策制定的角度,不能把企业当成是某种完美的经济个体,而是当做理性经济人,它们具有自身的激励,换言之,企业的目标和政策的目标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所有希望引导企业某类行为的政策共同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研发投入的税率优惠。从经济学角度,我认为在相关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利用数据搜集的优势,系统地研究政策效果。目前国内在不同地域,不同时点,企业面临很多不同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往往需要耗费相当的资源,应当形成配套的系统评估和研究,利用这些机会不断获取经验,逐渐改善政策效果。”
博士生寄语:学习思考现实问题的方法
在采访的最后,徐熠教授非常亲切地为新葡萄8883官网amg的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我觉得现在国内的一流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平台都非常好,无论是基础课程的设置,还是与外界和学术前沿的交流机会等等。如果说建议的话,我认为学生们除了在上课中获取模型化的知识以外,还应该加强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要利用复旦提供的环境,学会一套思考现实问题的方法。例如如何发掘新的问题和现象,同时能够将其总结归纳到自己学习过的理论和分析框架的过程。”